1972年,一女知青拒上清华北大,发誓扎根农村,她后来结局如何?
此前几年,抚顺市第十中学的她叫“吴凤琴”。据同学回忆,她嗓音清亮,领唱常站第一排;课上做班长,黑板报写得工整。年岁还小时便能背诵诗文,这些细节,多半出自老师的表扬信和奖状墙。
此前几年,抚顺市第十中学的她叫“吴凤琴”。据同学回忆,她嗓音清亮,领唱常站第一排;课上做班长,黑板报写得工整。年岁还小时便能背诵诗文,这些细节,多半出自老师的表扬信和奖状墙。
如果你问一个曾经赶过集的东北人,七十年代哪儿最热闹?大伙十有八九会提起“知青下乡”。那年月,全国上下的年轻人一个个背着行李卷,脸上写着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,浩浩荡荡被送往田间地头。从前说清华北大是人间最高学府,多少聪明孩子巴望着一路读书出人头地。可真正令人挠头的
在当年的辽宁知青典型中吴献忠是最出名的一个。在《中国知青史大潮》中,我用了不少笔墨,写了1976年前后辽宁知青典型在毛远新等人操纵下的种种作为所依据的资料,档案也好、报纸也好,都是官方的。